姐姐妹妹大家一起來揉肝經

姐姐妹妹大家一起來揉肝經

 肝經的重要:

葉天士先生提出:『女子以肝为先天』,女子以肝為先天其實是有年齡條件的。

《素问病機氣宜保命集·婦人胎產論》:『婦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從厥阴論之;天癸已绝,乃属少阴经也。』也就是說月經期到更年期這年齡階段的女孩子是要特別照顧肝經的,因為肝經的功能和女性的月經、懷孕、生產、哺乳關係相當地密切。

肝經循行

起於大趾叢毛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內廉,循陰股,入毛中,過陰器,抵少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連目系。(可以參考下圖)

肝經對子宮的照顧:

肝經經過小腹及下陰部,又冲任督脉皆起于胞中,也就是子宮,所以與子宮相關的月經、懷孕、及生產都與肝經相關。

肝經是對於子宮最好的經絡,带脉也與子宫相聯繫,所以肝經與任、督、冲、任、带相關,這是一個與很多經絡皆相關的經絡,也是關於子宮很重要的經絡,而且更重要的是與帶脈相關,按揉也會增加循環,可以更瘦一點喔。

肝經對乳房的照顧:

在肝經經過處,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就是乳房,脅肋區,所以肝經的排解疏通是很重要。

肝經阻塞會影響到情緒壓力的承受度,情緒壓力也會影響到肝經的阻塞。

如果常期不照顧好情緒、調適壓力,讓肝經胃經脾經受阻,乳房就很容易產生病變。

所以親愛的姐姐妹妹一定要快樂起來,努力過好生活,不要被情緒左右自己。

肝經對鼠蹊的照顧:

鼠蹊(急脈及陰廉穴的按壓):鼠蹊也是肝經所過之處。

很多朋友來看診時,常主訴右腳鼠蹊痛,其實多數跟翹二郎腿有關(建議為鼠蹊健康,儘量不要翹腳。),鼠蹊是很重要的區域,它是下肢靜動脈流動的關卡,關係著下肢循環,也關係著子宮腹腔的循環狀況。

更重要的是鼠蹊也是腹腔淋巴免疫防守的區域,所以一定注意照顧及保健鼠蹊,這裡跟肝經有關,所以揉肝經很重要,可以幫助腹腔及下肢循環好。

如何按壓:

只要在經絡大致為位置按揉(一定要有一定的力量),但不一定要著重穴位點,只要掌握好經絡位置即可。

也可以採取拍打方式,但要掌握好力道,不可太小力,會沒作用,不可太大力,否則會瘀青,造成不必要的疼痛。

提醒大家一件事,褲子的外側線大約是膽經位置,內側線大約就是肝經的位置了。

姐姐妹妹們,祝大家健康美麗,當一個快樂的女人,讓我們一起來揉肝經吧。

肝經相片參考http://www.med66.com/new/42a206a2011/201114yuchan162815.shtml

五臟論中醫的養生–心

心主血脈,心包能通行氣血,保護心臟免受傷害。

心的陽氣旺盛,能溫煦人體,並能推動血液運行,供給全身所需營養氣血,維持生命。所以才說:心者,君主之官。

心主神明,心與大腦相呼應,管理大腦皮層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以及部分自律神經系統。心也影響著人體免疫力與神經內分泌的調節。

保養重點:

1.心臟保養之藥物:人參、刺五加、黃耆、紅景天可以增加心臟的耐受力,炙甘草湯可以調整心律,生脈飲可以增加心氣。

2.保持好的運動習慣,增加心肺功能的作用。

3.建議睡子午覺,有利於心臟保養,也就是中午十二點左右休息一下,晚上十二點以前一定要睡一下。

4.運用夏季來增加心臟陽氣,可以貼三伏貼,心俞穴為主。

5.少吃冰品,讓循環好,冬季時腳注意保暖,對於心臟循環有幫助。

五臟論中醫的養生–肝

五臟論中醫的養生–肝

肝主疏泄,有沖和條達及生發之性,肝與自律神經及一身神經相關,疏通了全身的神經系統,協調全身內分泌系統,使全身的氣機能通暢。

疏泄的功能主要是包含三部分

  • 在於情緒協調抒發。

 

  • 在於分泌膽汁幫助消化吸收。

 

  • 在於幫助氣的運行疏通,氣的升降出入,已協調全身氣血之平衡。

以肝主藏血來說,肝氣其實在幫助免疫系統氣血運行很重要的推動之源,肝主統帥,肝氣在調理自律神經佔很重要的角色。

保養重點

1.儘量保持情緒平衡,不過度累積情緒壓力以免造成肝氣鬱結。

2.儘量在晚上十一點以前睡,讓血能流回肝臟,使肝經得以休息,以利氣血滋潤筋骨。

3.吃東西儘量定時定量,讓膽汁定時分泌,不會阻塞於膽囊,膽汁排放正常,肝氣得以抒發。

4.藥品保養:柴胡疏肝湯,加味逍遙散,肝經疏通鬱金、合歡皮效佳,膽汁分泌以四逆散為主,平常也要吃一點四物湯養血以利肝氣運行。

5.運用春季治療肝病,是故黃帝內經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

氣虛的中醫療法-擺脫慢性疲勞

人蔘什麼是氣虛?

如果您常覺得慢性疲勞、元氣不足、全身疲乏無力、精神不振、呼吸短淺、懶得說話、說話聲音低、不喜歡動或自汗,您可能已經有了氣虛的問題。

氣在身上是扮演什麼角色嗎?

中醫《證治彙補》說:「氣者,氤氳浩大之元氣,當其和平之時,源出中焦,總統乎氣,在外則護衛皮毛,充時腠理;在內則導引血脈,升降陰陽,周流一身,運行不息,藏府之所以相生相養者,皆此氣也。」 氣能推動血液中物質及固攝血液,將有用物質變成身體可以使用的方式,氣能防禦身體,抵抗外來的侵犯避,氣能增加身體器官機能,避免各臟腑功能明顯減退,並且增強抗病能力。當然氣虛的話,除了常感覺疲勞及無力感以外,免疫力是絕對會下降的,所以我們絕不能漠視這個問題。

是什麼原因造成氣虛呢?

先天不足或後天失調皆會造成氣虛,脾胃功能低下,難以運化精微,是氣虛的主要原因,有些久病又體虛;或是開刀的病人也常有氣虛的現象,或者常期做耗氣且傷津液的事;勞累過度,耗氣後又不能及時休息恢復,氣虛的問題肯定跟著來。

氣虛怎麼辦?

  • 肺氣虛

肺脾心腎四臟皆會讓我們氣虛,若肺氣虛現象,症狀常會有咳嗽,且吐出之痰為白色,甚而易氣喘或喘促及呼吸較短,也很容易跟著流行而患感冒,此時在沒有外感的時候,必須固著肺氣,方用玉屏風散;或百合固金湯,但有外感,還是以先治外感為主。

  • 脾氣虛

若脾胃氣虛現象,面色往往呈現萎黃,且動不動常感覺疲倦,四肢也會有倦怠感,有時候腹腔會脹悶,其人大便易瀉;或大便軟,也容易有脫肛;或子宮下垂,這是因為脾氣不足,升提力量不夠,故容易發生器官下垂的問題,如膀胱力量不足,也會有頻尿的現象,此時調補脾氣為當物之急。這時候要慎選一些合適的蔘類來補,例如人蔘,或者粉光。至於使用何種蔘,記得要詢問一下專業醫師的意見。

  • 心氣虛

在心氣虛方面,病人會常心悸,併有怔忡現象,有時心神不寧,方用生脈散則可改善。此時人蔘可增加心氣。

  • 腎氣虛

尚有一種人,易腰酸背痛,易喘促。有時會合併耳嗚;或重聽,或有腰酸膝軟,甚而足跟痛現象,要考慮是否為腎氣虛型的病証,方可用八味地黃丸。

我們不能不了解氣血互相運作,影響著身體的機能,所以氣主洵之,血主濡之,在考慮氣病時,一定也要考慮血病,要改善氣虛的問題之時,也要加強補血及活血方面,才能血氣流通順暢,還有一定要養成每天運動,並且即早治療氣虛問題,相信必可大大提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