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發炎之中醫治療

乳腺發炎,可分有菌及無菌性。

有菌性的

  • 通常是產婦乳汁的淤積,因乳汁過多,沒有及時排空,造成產婦的乳腺炎衍生。
  • 而有些是乳管不通,乳腺阻塞造成局部發炎。
  • 另外因嬰兒吸奶過度用力,皮膚損傷造成細菌沿淋巴管或乳頭乳管內侵。
  • 常見患者患處乳房局部紅腫熱痛,有硬結塊按之疼痛,嚴重者常有發燒、頭痛現象。
  • 更嚴重者,局部可以擠出膿水,甚而造成附近腋下淋巴腫大。

無菌性

  • 無菌性的乳腺炎是驗不出菌種,患處通常有巨噬細胞及漿細胞的浸潤,其發生因素多數因為免疫系統失調的問題產生。

中醫稱乳癰

  • 乳腺炎在中醫稱為乳癰,乳房所屬經絡為肝經及胃經。
  • 凡情志所傷,肝氣不疏,肝氣鬱結造成肝經壅塞。
  • 或者飲食膏粱厚味造成胃熱壅盛皆會影響經絡阻塞進而產生乳腺炎的發生。
  • 在臨床常見病人反覆做局部切開術,局部吸膿等清創手術,有些患者仍不斷有膿的產生。
  • 中醫在乳腺炎急性期治療可以讓膿不再產生,以清熱解毒為主,通常再用一些軟堅散結,解毒通絡之藥,即可停止化膿。
  • 哺乳期婦女乳脹得厲害的人,要配合熱敷、按摩及擠乳汁,讓乳汁保持通暢,以避免乳汁堆積造成的發炎。
  • 若非哺乳期的少量乳汁分泌時,也可運用妥善及適度的熱敷、按摩將乳汁代謝出去,長期這樣做,可以減少有纖維囊腫的產生。
  • 婦女常有情志失調者產生乳腺炎,需要疏肝理氣藥,臨床常用加味逍遙散加減。
  • 若胸悶脹痛厲害要加強理氣藥使用,可選川楝子、元胡索、香附。
  • 急性乳腺發炎期,可加消炎藥如蒲公英。
  • 若慢性期或復原期,活血化瘀藥可以幫助代謝其分泌殘留物,如乳香、沒藥。
  • 慢性纖維囊腫要用活血化瘀及軟堅散結的中藥代謝,並配合按摩,活絡局部。
  • 若嚴重腋下淋巴腫大者,清熱解毒、活血散結要同時並行。

乳腺炎的產生,通常是積乳過多造成發炎,哺乳期的婦女做好乳房護理是最重要的,包含清潔、熱敷、按摩、擠乳,真的發炎化膿了,一定得透過中藥幫忙身體恢復正常。

乳腺炎建議盡早處理是比較好的,一般來說反覆一直化膿發炎對細胞本身來說很容易病變的。

祝福大家有健康的人生。

春天宜養肝

春天來了,春天宜養肝
肝主疏泄

女人的疏泄是跟月經有關,春季時要治療月經問題加一些調整肝功能的藥,更能倍效。

肝主藏血

肝是關於貯藏血的器官,春天要注重補血,補血即可養肝。這時可以多挑一些補血的食物多吃。

肝藏魂

肝是血的臟腑,血足神安,睡眠品質自然就會好,我們的魂魄自然能安定,春天一定要好好休息,有些肝不好的人春天到了會昏昏欲睡,這時應該更好好睡,肝會的到很好的修養。

肝開竅於目

春天養肝明目的好季節,在春天挑一些補血滋陰養來滋養眼睛是最有效,可以泡一些枸杞加菊花加一點龍眼,既好喝又養肝明目。

肝主升發

肝主升發簡單來說,肝臟是我們的陽氣的轉運站,是將我們的血轉換成氣的器官,可以讓我們的元氣旺盛,但過度使用或者耗損精神很容易讓我們的肝損傷,肝就容易火氣大,也容易發炎,這時候利用春天正好來養肝。可以運用柴胡白芍既升發又可歛肝氣。春天降肝火茵陳為要。

肝的經絡

肝的經絡跟神經系統有關,跟我們的代謝相關,也就是肝不好的人,代謝一定會很差,消化也會不好。這時可以調整肝的經絡,搭配肝經針灸可以增加代謝。

養肝大要

1.一定要早睡,晚上十一點到三點是膽肝的經絡,十一點以前睡,肝血會回到肝臟,既養肝又美容。

2.肝臟不好的人容易發怒,發怒更會傷肝,保持心情良好是養肝的秘訣。

3.羊肝對肝臟很有幫助,可以用一些枸杞燉羊肝,既幫助肝臟也可以幫助眼精。

4春天濕氣也很重,肝火大的人在春天接近夏天時可以喝一些養肝茶,可以喝一些茵陳茯苓茶清一下肝火,市售的養肝茶有時大過清火,一味的降火有時會讓肝的功能更差,須慎選。

佳譽堂中醫祝大家健康美麗

肝病的中醫治療(三)

肝炎祛邪扶正之拿捏

急性肝炎病程急,祛邪為主。

因為急性肝炎實證為主,不宜輕易補益,否則會因為給予補劑的原故,因而造成濕熱內著。

此時應該選擇祛邪之後再扶正。或素體更虛者,可攻補交替給藥,至於如何交替,以脈象為準則。

對於急性肝炎又是壯碩之人,則不用考慮那麼多,急性肝炎期時一定直接給予祛邪藥。但是一個原則就是「有是證用是藥」,證止藥即停,祛邪後一定要做補的動作,至於是補腎氣或補脾氣,則看個體需要。

修復期以補脾為主

急性肝炎恢復後會有一段修復期應以補脾為主,補脾後,脾運水濕,濕去可以讓肝的疏泄機能更好,脾燥濕不生痰,痰不內阻,經絡容易通暢,必不生瘀,則不容易產生肝纖維化的現象。

還有隨時要注意經絡通暢狀況,可以適時加瞿麥、路路通、絲瓜絡等通經絡之藥。急性肝患者最易產生經絡阻塞之狀態,此點不可不注意。

補脾氣時,同時要注意病體有無缺血的狀況,氣要由血行,若缺血時補氣反讓氣壅脹,氣壅脹,更容易造成肝氣上逆,治病時不可不慎思。

養血時多用生地,既可養肝血,又有涼血之功效,肝病之人莫讓血熱,故忌熟地。

肝炎發展,多數會呈現慢性帶原狀況,帶原一定不會是健康的狀況,千萬別把自己當正常人使用,注重飲食,珍惜休息時間,這樣才能常保健康。

慢性期注重養肝腎陰,心腎要雙補

慢性帶原,有些會以慢性發炎表現,這時候要知道濕熱與正氣虛損互相交替,一定在適度清熱祛濕原則下給予補劑,且隨時注意心腎的情況。

慢性肝炎最容易肝腎陰受損,肝腎陰不足則血鬱而陰損,陰損火更旺,更耗掉心血,最後也會造成失眠或心悸,此為心腎不交的病機,最嚴重還會心臟變無力。

這時候一定要轉為處理心血,養心而安神,清熱、涼血、加上養心血。

建議遠志、柏子仁等藥寧心後,再補心血,若病情嚴重有時加一些琥珀可安神又可通經絡。

在肝炎的病人身上,養心血同時也注重清熱涼血,這時可依情況選用梔子、地骨皮、丹皮、青蒿,因為補血容易血溫熱,補血時在酌加一些涼血比較安全,指數比較容易控制。

慢性期養肝腎陰則白芍是首選,沙參、五味子也不錯,方以一貫煎為主。柴胡易結肝陰,白芍可養肝陰,故兩藥在肝病是很重要的藥對。

慢性肝炎病程中,給了清熱解毒,再來修復期更重要是養肝腎陰,肝功能即可恢復,這是慢性肝炎一定要的治療程序。

照顧肝病患者,由於肝病複雜,治則須活用,証脈參照,急性疏肝理氣,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慢性時清熱基礎下照顧脾心腎,保存正氣為要。

肝病的中醫治療(二)

肝病治膽

肝膽一家,無論在經絡上,或者功能上,治療不可分割。

膽的功能為協助肝的消化功能,肝分泌膽汁,作為膽汁儲存的地方,但因飲食及情緒失調,加上內外邪侵入,而形成膽道瘀阻,甚而結石,是濕熱入裏之症,治則以清利濕氣為主。

治膽須與治肝併行,其病重者入血分,導致黃疸,此時治肝處方酌加清血分熱的藥,赤芍丹皮紫草元胡索,同時清熱解毒之藥須更重用。

通竅利膽之藥為冬葵子金錢草枳實。

利膽之時無忘乎胃腑通暢,若胃脹給與檳榔麥芽、砂仁、木香等藥,便秘者大黃須適量用,大黃用的得當可以適時降低肝功能指數。

若肝炎合併黃疸,退黃者理氣活血須兼顧,黃疸易有分陽黃及陰黃,在這裡先不論述。

濕熱互搏影響肝臟與三焦,容易造成肝臟發炎。

肝病濕熱夾雜一定要解決,肝經濕熱易於侵犯三焦,多數肝炎的病人身上一定見得到濕熱及痰瘀。

濕熱於肝區,脈象滑實,舌苔白膩,濕熱易造成肝熱,導致皮膚搔癢、心胸煩悶,濕熱膠著,治療前先分清濕重於熱,或熱重於濕。

濕及熱會耗損陰液,這時該注意清濕的程度,清過多的濕易造成身體陰虛,越是陰虛熱越甚,清濕這件事還是要專業判斷,以免增加負擔。

當濕過甚,易漫及中上焦,會造成痰飲病。

對於中焦,熱耗陰液,中焦之濕會耗掉脾陽,脾陽氣虛,濕越甚,濕甚脾陽氣不生,氣虛會造成瘀,日久會氣血兩虛,最後血瘀造成痰瘀有腫塊。這是為何治肝要防纖維化,貫穿全場治療一定要注意活血化瘀。

祛濕常用杏仁、橘紅、砂仁、木香、藿香、瓜蔞實、桔梗、旋覆花、佛手柑等芳香化濕之藥,增加脾胃運化可以祛肝膽經的濕。

濕著於下焦,小便必不利,則用茵陳五苓散可酌加澤瀉、車前子,也可以運用黃柏、滑石、甘草瀉其濕熱。

上中焦也會有濕熱,在沒有發生咳逆及影響腸胃之時,可用龍膽瀉肝湯或當歸龍薈丸,配合黃芩、黃連、連翹等去上焦濕熱,濕熱重時加虎杖、黃水茄。若有咳逆,則先處理咳逆,以避免金剋木之局勢。

濕熱至毒,肝功能飆升,酌以連翹、蒲公英、敗醬草、魚腥草。

痰瘀互結影響肝臟,適時活血化瘀以防肝纖維化

剛剛提到過濕熱過久,會化生瘀,並與痰互結,此時影響到肝發炎,並容易產生腫塊或纖維化。

在清熱祛濕過程中,一定要祛瘀去痰,特別注意一下過程中,患者是否有肝鬱氣血瘀滯之症候出現,此時面色容易黧黑,舌質暗沉,甚有瘀班,脈象沉而有顆粒感,若肝功能高,清熱藥一定要在補氣活血化瘀的原則下處理,才不至於產生纖維化的病機出來。

肝發炎後復原階段,肝細胞沒修復好,接下來就是纖維鈣化,所以可見加強活血的重要性。藥用丹參、紅花、桃仁、澤蘭、赤芍,有硬塊感適情況酌加軟堅散結之藥,如牡蠣、浙貝、白芷、皂角刺、鱉甲。君臣佐使互相配合下,這時理氣藥擔任使藥,香附、枳實可善用。

痰與瘀會阻滯經絡,易見於身體肥胖型,也容易有脂肪肝的形成,判斷一下大便是否溏黏,四肢沉重,易咳痰,此時要給祛痰藥,如蒼朮、瓜蔞實、桔梗、橘紅、陳皮等合胃祛痰藥。祛痰藥一定要注重脾胃之氣,治肝之後可以給一些補脾之藥,以護正氣。

    祝大家健康

肝病中醫的治療(一)

肝病治則

肝病其實相當複雜,易與五臟六腑互相影響,治療肝病除了注意肝臟之外,其他五行相生相剋一定互相顧及,重要的是治療時一定症狀與脈象參照。

肝氣逆

肝病易於氣鬱,容易發脾氣,動怒不可收拾,理氣為要,加味逍遙散為主,其氣脹者,表現胸脅脹滿痛,疏導時一定要配合要用香附、青皮、鬱金、蘇梗、甚者用川楝子、元胡索,此時方改用四逆散及柴胡疏肝湯等疏肝之藥

肝與心的關係

五臟之中獨肝氣實而易上逆,易瘀逆化火,延及心火,肝氣實運用五行關係,實則瀉其子,以瀉肝酌以瀉心為主,龍膽瀉肝湯加支子黃蓮甘草。

脈象一定見到肝區實熱脈,心區易有熱象。

肝與脾的關係

瀉肝之下必然虛弱,細查素體,倘若脾胃虛,別忘實脾以治肝之金匱要略大法,六君加酌以肉桂、粉光。脾胃脈具虛給瀉肝之前多加思考。

肝與肺的關係

肝氣鬱結,循經而行易阻肺之清肅,導致肝失條達,肺失肅降,咳嗽上逆,此為木火刑金之象,治法先不降肝火則要先養肺陰,沙參麥門冬湯或百合固金湯主之。

肝與腎的關係

虛中必有腎氣耗損,此刻補腎不可或缺,補腎調肝一貫煎、六味地黃湯枸杞、旱蓮、女貞子。腎脈要常觀察,水為木之母,補母以益子。

肝病濕症

正在肝病兼証中,主張濕熱居多,清熱法一定重加祛濕藥可加甘露飲、甘露消毒丹、白朮、蒼朮、佩蘭、茵陳重用。

注意事項

  • 病久必淤,脈象是唯一可參考之處,行氣藥活血藥適時而加,蒲黃、五靈脂,方可用血府逐淤湯。
  • 肝區隱痛則區分為陰虛或者氣滯血瘀,兩者治法大為不同。治療過程若是脈象胃區常有異狀,且耐心先治胃,胃虛乃肝木剋脾土之象,切莫貪急,正所謂治肝先護胃。
  • 尚有一証是肝病之大忌,器官下墬感,倘若沒察覺繼續治肝必妨礙正氣,氣虛則肝氣更逆,肝氣逆則虛火必上升,易擾亂醫者之心智,給於退火藥,此時護正氣為要,可考慮補中益氣等補氣之藥,此時肝脾脈象具虛。
  • 肝病一定要兼治膽,治肝要防纖維化,寒涼之法一定要適時溫化。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