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黃垣禎醫師

秋冬中醫養生之道

秋冬季節論保養之道,首先要了解,秋天相應的臟腑是肺,冬天相應的為腎,所以我們秋冬的保養重點盡量放在加強肺臟及腎臟為主,配合季節調和臟腑,可事半功倍。

四季調養的重點:

以養生論,春及夏天主要強壯身體的陽氣,秋冬主要滋養陰液。春夏著重養肝氣及心的陽氣,秋冬則須以滋潤肺部及滋養腎水為主。

食補,是一般人在養生之道中最常使用的方式,挑一些適合的食材及補藥是很重要的,在春夏時節要選擇寒涼為主的藥材,而秋冬季節,食藥材以溫及熱性為主。換句話說,夏季在選擇食材及藥材時要以清涼益氣為主,冬季的則需選用填陰溫腎的食材及藥材。

秋冬進補的意義:

有句話說:冬令進補,開春打虎。

對於身體而言,秋冬進補,可以儲蓄很大的能量。其主要的原因是秋末冬初,皮膚腠理密固,氣機內藏,有利於腎氣的蓄養。

這也是為什麼在冬天,做好腎氣的補充,在春天就比較不容易感冒。是故《內經》說:「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冬藏於精,春不病溫。」,五臟六腑的精氣神內斂成腎氣,所以說腎,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

調養的大原則:

素問: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為之,以補精益氣。所以運用食膳來達養生之道,我們要詳加運用五穀五果五畜五菜,且運用氣及味各類的補藥,達到補精益氣的原則。

調補的意義,主要是讓正氣存內於體內,邪氣不會侵犯到身體。正所謂虛者,補虛

甚麼是虛呢?體內精氣奪則虛。

此時運用熱者寒之,寒者熱之。」來補身體,其實就是依個人體質調補。

如何依個人體質調補?

1陽虛

陽虛的人常見面色蒼白鼻流清涕手足冰冷腰膝痠軟小便清長小便頻數大便溏薄陽事不舉等現象。

這時我們補陽氣,以補腎氣為主。

例如:西洋參鹿茸兔絲子補骨脂仙茅附子肉桂黃耆紅棗。

水果則以荔枝龍眼等。

食材肉品以羊肉為主。

2氣虛

面色蒼白、精神不振、懶的說話、聲音低微、自汗頭暈心悸大便無力大便乾無欲少欲

藥補以黨參白朮茯苓黃耆紅棗蓮子四神湯。

3血虛

面色無華唇甲發白懶的說話聲音低微頭昏失眠心悸心慌大便無力大便乾無欲少欲。

例如:熟地當歸川芎白芍紅棗阿膠。

蔬果類:莧菜波菜葡萄櫻桃等。

4陰虛

盜汗失眠多夢手足心發熱耳鳴目眩舌質紅。

藥補:山茱萸百合麥門冬山藥熟地何首烏枸杞沙參龜板鱉甲紅棗。

食補:燉梨、烏參

秋冬常見的疾病

   在秋天過敏性鼻炎,乾燥性皮膚炎,氣喘容易發作。

   冬天易產生的問題:心臟病、中風、腦中風、氣喘、反覆感冒、肥胖症。

過敏性鼻炎

一般是脾胃虛弱之人,免疫力低下,常在秋冬一早起來就打噴嚏、流鼻水、鼻塞。

建議:一早起來穿衣服,冷的時候戴口罩,以保持身體的溫暖,尤其膀胱經不受寒是很重要的。

可喝的保養茶:菊花茶、桑葉茶、黃耆、白朮、茯苓、肉桂、紅棗  

 乾燥性皮膚炎

很多人秋天開始抓癢,這跟天氣乾燥有關,因為皮膚過度的乾燥,皮膚容易失去滋潤,真皮層會有發炎現象,皮膚就開始發癢。

通常建議塗抹一些乳液及凡士林,保持皮膚滋潤。

養生茶:柑橘茶甘蔗汁、蟬蛻、桑葉、白朮、薏苡仁。

 氣喘

通常感冒反覆發作,累積幾次的感冒沒好,很容易就造成免疫失調,一些過敏咳或者氣喘的體質就容易在這季節發作。

養生茶:杏仁茶、柑橘茶

食膳:鹿茸、當歸羊肉湯

 心臟病

冬天溫差很大時容易發生心臟病,平常要注意血壓及心臟血管是否有阻塞。在秋末冬初,溫度變化大的時候,半夜或早上起來時上廁所一定要保暖,晚上睡覺時要保溫,出門前穿衣服要夠溫暖。

容易發生心臟梗塞或心臟衰竭的人,通常會發生在長期貧血之人及心臟本來有問題之人,或常期三高的患者。

養生茶:紅花、柏子仁、丹參茶。

心臟無力保養的藥茶:人參、麥門冬。

 秋冬進補的對象

   一般先天不足及後天失調的人建議在冬天時,可以進補。

   久病成虛之人

   勞力過度的工作者

   勞神內耗容易耗損腎氣

   病後及產後皆容易虛弱

建議:

於食物中放些補藥,燉湯或熬湯

   虛寒老人可以喝點人參及附子,或在茶品加一些肉桂粉。

   立冬後虛寒的體質,烹煮時多加生薑及辣椒。

   用腦多者可多吃核桃。

   型體消瘦多食羊肉。

   手足冰冷可以常泡湯,或加生姜泡腳。

 

五臟的調養

   :五味子酸棗仁茵陳逍遙散。

   :人參、麥門冬、五味子、丹參、紅棗、黑木耳、人參、刺五加、黃耆、紅景天。

   :麥芽、神曲、山楂、四神湯、茯苓、芡實、蓮子、薏仁、山藥。

   :枸杞子、百合、黨參、珠貝母、粉光參、東洋參、冬蟲夏草等。

   :鹿茸及核桃烏參、牡蠣、龍蝦、鱔魚、甲魚黑豆、黑芝麻、杜仲、何首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