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臟論中醫的養生–心

心主血脈,心包能通行氣血,保護心臟免受傷害。

心的陽氣旺盛,能溫煦人體,並能推動血液運行,供給全身所需營養氣血,維持生命。所以才說:心者,君主之官。

心主神明,心與大腦相呼應,管理大腦皮層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以及部分自律神經系統。心也影響著人體免疫力與神經內分泌的調節。

保養重點:

1.心臟保養之藥物:人參、刺五加、黃耆、紅景天可以增加心臟的耐受力,炙甘草湯可以調整心律,生脈飲可以增加心氣。

2.保持好的運動習慣,增加心肺功能的作用。

3.建議睡子午覺,有利於心臟保養,也就是中午十二點左右休息一下,晚上十二點以前一定要睡一下。

4.運用夏季來增加心臟陽氣,可以貼三伏貼,心俞穴為主。

5.少吃冰品,讓循環好,冬季時腳注意保暖,對於心臟循環有幫助。

心悸的中醫治療

心悸是什麼?

您常心悸而感覺心臟不適嗎?心悸確實是一件常見且非常惱人的問題。

心悸,是指患者自覺心中急遽跳動,驚慌不安,不能自主的一種病症。

以中醫來說:心悸,包括了驚悸和怔忡兩種不同症狀。

《金匱要略》指出:寸口脈動而弱,動則為驚,弱則為悸。

驚悸,常因情緒激動、驚恐、勞累,而誘發心悸,時作時止,不發作時,則一如常人,其症較輕。

怔忡,則沒有其他外來因素,但覺得整天心中悸動不安,稍勞尤甚,全身情況較差,病情較重。一般怔忡多伴有驚悸出現,而驚悸日久不癒,也可發展為怔忡。

心悸發生的原因

絕大部分的心悸,都可透過西醫適當的檢查來確定其引起原因,心律不整是心悸最常見的原因。而心臟衰竭及瓣膜脫垂或缺損心臟病,都可能造成心悸。但是病人常常經由檢查後,並沒發現到心臟有不正常活動及疾病,然而卻常出現心悸問題出現,甚而悶脹、胸痛合併呼吸困難。所以,我們不可忽略心悸,除了可以反映出心臟性的問題外,仍有一些非心臟方面的疾病,也可能會有心悸的感覺。

 除了心臟疾患外,發燒、甲狀腺機能亢進、藥物影響、更年期障礙及心理方面的問題,皆可能造成心悸,而更得重視的是,心悸有三分之一的病人,與心理疾病相關。是故常見恐慌症或焦慮症的患者,因心悸而就診。

心悸的中醫治療

  • 心痹

《內經》中說:「心痹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嗌干善噫,厥氣上則恐。」雖無直接心悸之病名,但心悸與心痺有類似之處,所以心悸與煩、喘、恐,可說是不離關係的,這多源於心氣不足、痰濁內阻心脈、痰火擾心、水飲內停或瘀血阻滯,心脈氣血不暢等,治則以須溫陽化痰,方用苓桂朮甘湯及瓜蔞薤白半夏湯。

現代人由於忙祿缺乏運動,常心悸,如有胸痛徹背的狀況,方用炙甘草湯加活絡效靈丹;或用血府逐瘀湯加鬱金、鉤藤,除此之外配合運動才也是重要的。

  • 陰、陽、氣、血虧損

失眠、健忘、眩暈、耳鳴等症,源於陰、陽、氣、血虧損,致使心失所養,如與心悸同時併見,治療須益氣養陰通脈,方常用炙甘草湯或生脈飲,加上天王補心丹,如胸悶甚則加鬱金、丹參、川七。

  • 情志相關問題

心悸的發生也常與情志失調有關。而情志失調與現代精神官能症有相似之處,是因內分泌失調且心情鬱悶,或悲哀過度、思慮不解、情緒擾動心神,不能自主,而造成心悸,這常見於更年期婦女及憂鬱症患者身上,在臨床上常選用傷寒雜病論之婦人藏燥甘麥大棗湯,即可收不錯之功效。如合有失眠及便祕,則柴胡龍骨牡蠣湯為首選,如憂鬱明顯加合歡皮、鬱金、薤白。更年期障礙,則可合併使用加味逍遙散。

  • 飲食問題

而您一定不知道心悸與飲食勞逸不當、或嗜食辛辣、膏粱厚味、煎炸等食物也有關,這些食物均可生痰蘊熱化火,或傷脾滋生痰濁,痰火擾心而致心悸,方用溫膽湯其療效甚佳,但改變飲食習慣為根本之道。

  • 心氣不足

心悸而造成善驚易恐,坐臥不安,少睡多夢,甚而男子易遺精方用桂枝龍骨牡蠣湯。若驚悸心膽虛怯,可加炙甘草湯以補益心氣,心陰不足加柏子仁、五味子、酸棗仁,以養心安神收斂心氣。

  • 脾虛氣虛

此外,若長期勞累太過,或久坐久臥傷氣,會引起脾的生化之源不足而致心血虧虛,心失所養,而引起心悸,方用參苓白朮散或四君子湯。外感風、寒、濕三氣夾雜而至,合而為痺。痺證日久,重複感受外邪,內舍於心,邪阻心脈,心血運行受阻,或導致耗傷心氣、心陰,而引起心悸,而這樣病例先將外邪治癒才可補心氣。

 如您有心悸千萬不要忽視,盡早尋求專業醫師幫助才好,否則長期則危及心臟,或累及其他藏腑就後悔莫及了。.

 

Posted in